1、电脑是是1946年发明的,发明者是约翰·冯·诺依曼。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机、微型机及网络阶段。
2、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1946年2月16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每秒可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运算。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
3、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x0d\x0a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x0d\x0a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4、诞生时间:1946年2月14日。名字: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构成元件: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计算机的一共有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它的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它由18000多个电子管组成,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那么大,是一台又大又笨重地机器。它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6、——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使用。它的正式名称叫“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机”(ENIAC),是一个重达30吨的庞然大物,有两层楼高,占地170平方米,装有8万只电子管、7万只电阻、1万只电容,功率150千瓦。
计算机体积越大功能越强是错误的。现在在计算机领域科技已经很发达了,有些计算机虽然体积不大,但是功能非常齐全,也很强大。主要看计算机的科技含量,它的内存、芯片、控制器、处理器等等,技术含量越高越强大。电脑的体积决定了硬件之间的空间大小,也导致不一样空间所能安装的散热系统能力强弱。
我知道AB都不对,A要看制造元件,B还有像素大小问题。
A)计算机的体积越大,其功能越强 B)CD-ROM的容量比硬盘的容量大 C)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故其中的信息任何时候都不会丢失 D)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简称【答案】D)【解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缩写为CPU,主要包括运算器(ALU)和控制器(CU)两大部件。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小的一个是( )。
虽然计算机的体积和功能并不是互相制约,但是从历史的角度上看,随着历史的发展计算机从一个房间的‘庞然大物’进化到如今的超薄手提,超小的掌上电脑,而功能也日益强大,能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
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B___。A)计算机体积越大,其功能就越强*B)在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中,CPU的主频越高,其运算速度越快C)两个显示器屏幕大小相同,则它们的分辨率必定相同D)点阵打印机的针数越多,则能打印的汉字字体就越多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是 C 。
【解析】内存储器是计算机主机的一个组成都分,它与CPU直接进行信息交换;而外存储器不能与CPU直接进行信息交换,CPU只能直接读取内存中的数据。
1、年,美国的IBM公司制成了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RCA501型。由于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逻辑元件,及快速磁芯存储器,计算机速度从每秒几千次提高到几十万次,主存储器的存贮量,从几千提高到10万以上。1959年,IBM公司又生产出全部晶体管化的的电子计算机IBM7090。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二代计算机又称为:晶体管时代。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 。特点:采用电子管,体积巨大,耗电多,运行速度和可靠性都不高。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和艾克特。
4、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其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维修复杂,但它奠定了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1、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 ,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2、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3、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取名“催迪克”(TRADIC),装有800个晶体管。
4、采用微程序技术和流水线技术提高了电脑的灵活性和运行速度;软件方面管理程序已经发展为操作系统,并出现了诊断程序。这一时期的电脑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以及过程控制。由于元器件体积减小、功能增强,使得电脑的体积、重量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和可靠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5、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不大,并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那个时候只有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